新闻资讯

一双筷子里的千年文化密码

2025-11-06 14:15 13





筷子,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传统食具。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,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饮食智慧,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。



「SHANGGAN」



从兽骨到

竹木箸的文明跃迁

01



据《筷子春秋》和《中国箸文化史》记载,1993年江苏高邮龙虬庄遗址中出土了42根骨制筷箸,这是中国使用筷子的最早实证。这批出土器物总体年代是距今近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。

这些骨箸一般是一头尖圆、一头钝平的细长骨器


至商周时期,筷子开始向奢侈品发展,商代贵族使用青铜箸与象牙箸彰显身份。不过在商周时期,徒手进食还普遍存在于就餐过程中,筷子虽已开始使用,却不是当时的主要进食器具与方式;


?

左右滑动,查看铜箸、骨箸

?


秦汉时期,随着热食的普及,漆箸、铜箸逐渐取代手抓进食的方式;到了唐代,筷子逐渐成为主流餐具,贵族阶层流行使用金、银、玉等贵重材质筷子,同时筷子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东亚各国。进入明代后,汉民族用筷子进食已形成日常文化现象,筷子的材质虽然没有进一步的拓展,但是却开始形成“上方下圆”的特征。


?

?

?

?

左右滑动,查看更多

?


随着近代工业化生产发展,竹木筷大规模普及,近年来更出现了抗菌不锈钢、可降解塑料等环保材质的筷子,展现了筷子在材质和样式上的持续演变。



「SHANGGAN」




从“箸”到“筷”

一个名字里的文化避讳

02



筷子,古称“箸”,与“住”谐音因“住”有停止不前的意思,一些讲究忌讳的人看来是不吉利的。特别是船家,他们希望行船时能够一帆风顺,不住地向前行进。为了避讳,人们便将“箸”反其意而称之为“快子”,寓意行船快、生活快。在民间,筷子多以竹制成,因此人们在“快”字上冠以“竹”字头,就成了“筷子”。这个名字既符合筷子的材质特性,又避开了不吉利的谐音



筷尖上的传统文化密码

03



“非赐汝金,盖赐卿以箸,表卿之直耳。”


唐玄宗在御宴上将金箸赐予宰相宋璟的典故,生动展现了中国"以器载道"的文化传统。这双金箸不仅是餐具,更是对宋璟刚直品格的褒奖,揭示了筷子在中国文化中的深层意涵。



筷子的形制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密码:方头圆身暗合“天圆地方”的宇宙观,两根并立象征阴阳平衡,七寸六分的标准长度对应人的七情六欲,三指持握则体现天、地、人三者和谐。这些精妙设计凝聚着先人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和哲学思考。


使用筷子时讲究力度适中,用巧劲,恰是儒家中庸之道的生动体现,做事有度,知天高地厚。使用筷子时,不可指人、不可插饭等礼仪规范,更承载着谦逊待人的传统美德。



在民俗文化中,筷子被赋予吉祥的寓意——婚礼上的红筷象征“成双成对”“快生贵子”,赠予孩童的糖果筷寄托美好祝愿。历代文人墨客常以筷子入诗,工匠们则在筷身雕镂书画,使之升华为兼具实用与审美的艺术品。



时过境迁,筷子依然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无论是家常便饭,还是盛宴款待,筷子都默默陪伴,传递着家的温暖与情的深厚。



闽状元银筷礼盒

匠心

品质

诚意



作为中华老字号“尚干”品牌旗下子品牌,“闽状元”以发掘福建本土珍宝,传播“福文化”为使命。此次与福建老字号品牌“庄银”的首度跨界合作,开创性地将非遗银艺与传统筷箸相结合,匠心打造999足银“闽状元银筷”。


这不仅是两个老字号在文创领域的首次碰撞,更是对“器以载道”传统的当代诠释——方圆银箸间,既镌刻着“福往福来”的闽地祝福,又承载着“执礼守中”的中华智慧。我们期待通过这款可传家的文化重器,让传统工艺焕发新生,让中华文明的智慧之光继续照亮现代生活。





 愿箸藏

圆满成双·齐心共赢



天猫丨尚干旗舰店


点击进入线上商城

微信小程序丨尚干食品


地址: 福州市台江区西二环南路33号

宁化街道办事处5层

联系电话:0591-83288328